一個剛來幼兒園的小朋友,不小心碰壞了門板,另一個小朋友便打他,還不許他哭,并學著大人的口氣:“再哭就打死你?!崩蠋熋ψ哌^去問他:“你為什么要打他?”他說:“他把門搞壞了,就要狠狠地打,他下次才能記住。我在家搞壞東西,爸爸、媽媽也是這樣的?!?
孩子的話,引起了這位老師深深的思考:粗暴的教育方法所引起的不良后果,已經不能等閑視之了。
生理學、心理學告訴我們:幼兒的身體和各組織的發(fā)育均未完善,自我控制和調節(jié)能力差,力量和耐力還很弱,動作往往不正確、不熟練,帶有不隨意性。因此,幼兒做事難免會失手。如果做家長的不了解幼兒這些生理、心理特點,對他訓斥、打罵,其結果不但于事無補,還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懼怕與抗拒心理。此外,由于孩子的模仿性較強,家長簡單粗暴的做法必然會給孩子的行為習慣帶來不良的影響。上面的事例更證明了這一點。
對孩子的失手,家長應該持寬容的態(tài)度,幫助孩子找出失手的原因,并以信任的態(tài)度引導孩子多我練習。
如果因粗暴的教育方式已造成孩子的不良行為,做家長的應該立即糾正自己的做法,并勇敢地向孩子承認錯誤,誠懇地對孩子說,你失手打壞了某某東西時,爸爸、媽媽不該那樣打罵你。還要告訴他,如果班上的小朋友做了錯事,應該幫助他。小朋友不會做的事,你會做,你就教他。如果你也不會做,那就請老師來幫助。這種寬容的做法,對孩子的成長將會產生良好的影響。